LBRY Block Explorer

LBRY Claims • 北大宿舍女孩和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聊“女性主义”,勇敢暴露没做功课,在公共平台树立

4b43895fc2f09dea8766c66ecd9ddb5821bd7f14

Published By
Created On
2 Mar 2023 12:20:35 UTC
Transaction ID
Cost
Safe for Work
Free
Yes
北大宿舍女孩和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聊“女性主义”,勇敢暴露没做功课,在公共平台树立一个负面且绝望的样本...
最近北大宿舍女孩对话上野千鹤子的视频被骂很惨,其实没有那么糟糕。。
以下是《上野千鹤子对话戴锦华》摘录。

【恐弱与厌女】

上野的书中提到过“恐弱”的概念,“恐弱的人也不能接受其他自认为是牺牲者的女性,因为觉得是弱者。”在父权制度下,女性往往是结构性的弱者。因此,恐弱往往和厌女相关。

对谈中,戴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察:“中国网络空间中呈现出的性别议题,还是会以受害者身份作为动员,人们会因为受害身份而被震动且伸出援手。并不是因为女性身份更弱。凸显受害者身份,其实是为了对‘看似平等的性别关系’这样的幻影进行攻击。”

上野也说:“日本40岁以上的女性不承认自己是父权制的受害者,再年轻的女性则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在回程路上我在xhs上写道:“认知自己是受害者,并支持其他的受害者,是对结构进行攻击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女性的使命。”

评论区里有女生很友善地分享了她的观点,她认为承认自己是受害者会让人“假定自己是弱的。可能是由于结构性压迫,我们常常非常不自信,觉得自己没有100%的把握便不去尝试”。因此她觉得作为女性要更努力争取社会资源。

我很能理解她的观点。在这里也没有任何批评她的意思。我只是觉得这种观点也很具有代表性,所以也做出了我的回复:

“我也认为女性应该尽可能地彰显自己的力量,反抗不公正的待遇。同时我觉得,戴锦华和上野所提到的‘恐弱’展示的,其实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意识到了女性处于普遍的困境之中,才能认知到错的不是‘软弱的我们’,而是把我们定义为‘生而软弱’的环境。认知到这一点以后,导向的就不是自怜自艾或互相攻击,而恰好是携手共进,向真正的压迫者宣战。这种认知和行动是缺一不可的:认知缺乏行动就只会导向自舐伤口,行动缺乏认知则会导向慕强、社达、对弱者的轻视和同盟的离散。”

就像上野提到,日本有很多精英女性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因为新自由主义“自己决策、自己负责”的观念也影响了他们。戴锦华于是说:“曾经人们认为女性主义就是自强自立,但是我们要从什么层面上去理解‘强’?”


【格命文化和性别观】

上野和戴锦华都提到自己也有厌女和恐弱的历史。

上野在书中就写过,“如果我不厌女就不会成为一个女性主义者”。她最初是很难接受女性身份的。成为女性=成为母亲,这让她很难接受,这就是她的厌女。

戴则提到:“我的恐弱是格命文化赋予的,所谓的格命英雄主义。这也赋予了我很多对男性的崇拜。这种变形的恐弱使我自身的女性身体经验和生命经验被自我压抑。在四五十岁以后我就不愿意和大家坦白这件事,因为会被人说很造作,但其实我的成长经历是一种巨大的自卑。一种极大的自我厌弃,自我否定的力量,但是同时这也是我去努力,去工作,去读书的力量。”

因为当时遭遇了很多男性的指点,比如“一个女孩长得这么丑,书再读得不好,可怎么办呢?”于是她听进去了,好好读书(笑)。

从女性主义中她学到两点:“1. 知道这不是我的错;2. 不加盟对手,不帮忙对手去害自己。”

上野也赞同,她也曾很向往格命英雄主义。“但女性其实是生活在日常之中的”,要去处理具体而微的东西,格命英雄主义是女性的大敌。

不要迷信宏大叙事,要建构女性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中日的女性主义】

从上野的视角,中日年轻人都收到新自由主义的影响,都一起在面对类似于少子化的社会问题。但戴锦华对于中国社会有更深刻的认知: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改变了社会观念、亲属关系和文化结构,中国的青年女性是在这种环境中长起来的。因此在阅读上野著作的时候,她一边觉得我们的青年女性比日本女性更自由,但一边又觉得我们的青年女性更拘谨和受限。

此外,中国幅员辽阔,在城市以外的地方,仍有很多区域的性别发展情况是和日本不同的。对谈因此进一步发展到对于中日的城乡、阶//级差异的讨论。

上野说:中国的城市女性可以雇佣农村女性来照顾家事,使精英女性实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但在日本没有那么大的城乡阶//级差距,所以在日本女性无法把这部分工作外包来实现自由。”戴锦华在这里笑着承认,自己也通过这样的外包获得了一些自由。

我觉得这部分讨论是比较可贵的,也能明显看到一种“普世的、有潜力超越国界”的理论或者说常识,可以在非常具体的生活经验和历史痕迹中寻找到差异和断裂。上野的著作能够在中国广受欢迎,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幻觉,就是“即使不是女性主义者,人人都被女性主义触达”。其实不然。在接收他国理论的同时,也要注意此时此地的特殊性。

此外,阶///级和性别是密切相关的,所谓身份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时间和场合所限,对谈中只谈论到了阶///级的存在,而无法深入探讨那些“不在场的女性”(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低、生活在乡村、“家庭服务的被外包者”等)的境况,包括Q&A环节其实也基本围绕着在场的女性观众的生活体验展开(女性主义者的分化、互联网、影视作品等)。但其实我们尤其不该忽略的就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经验之外、互联网之外、城市之外、中产之外的哭声。

至少不要急于为她们代言。

【新自由主义的质询与反思】

戴锦华和上野关于新自由主义互相重合的观点贯穿对谈的始终,也成为了她们交流的一个基础。

上野之前就很决绝地表示过:如果让我与新自由主义者为伍,不如让我去死。在现场她也说: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经济发展会导向性别观念的进步,但其实并非如此。在日本30年,新自由主义没有改变性别的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QKW0w4KYw
Author
Content Type
Unspecified
video/mp4
Language
Open in LBRY

More from the publisher

900,000,000.00 LBC
Controlling
VIDEO
300,000,000.00 LBC
Controlling
VIDEO
Controlling
VIDEO
Controlling
VIDEO
Controlling
VIDEO
Controlling
VIDEO
Controlling
VIDEO
Controlling
VIDEO
Controlling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