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RY Block Explorer

LBRY Claims • j-s-bach-prelude-fugue-allegro-bwv-998

22c9ceb805441f73cd9af4c3f611af3411a824ff

Published By
Created On
29 Dec 2020 11:40:22 UTC
Transaction ID
Cost
Safe for Work
Free
Yes
J. S. Bach: Prelude, Fugue, Allegro BWV 998 Chiawei Lin, Guitar
J. S. Bach: Prelude, Fugue, Allegro BWV 998 Chiawei Lin, Guitar
Recorded in Kaohsiung, 2017 by Dr. Ruey Yen

關於這個錄影版本---
Bach的BWV998, Prelude, Fugue, Allegro (前奏, 賦格與快板), 原為魯特琴所寫; 自1935年Segovia出版了吉他編曲 (前奏與賦格)後, 就一直是吉他演奏會的標準曲目, 雖然是過度演奏的樂曲, 但是跟其他Bach的組曲一樣, 一直不斷有新的編曲版本出現, Bach音樂讓人入迷之處大概也在此, 它似乎不斷的有著再詮釋的可能, 深遠得令人謙卑, 彈得讓每人滿意難上加難.

D-C#-D, 三個樂章環繞在這個小小的動機素材, 整個樂曲有人認為它象徵基督的十字架, 三位一體, 應此, 這曲要整個聽, 三個樂章時長大致是:1:2:1, 對稱比例, 而居中的賦格也是個ABA, 更強化了這個對稱, 玩點結構美, 我們錄製的結果也吻合了這樣的設計: 三個樂章剛好是:3 min+6 min+3 min... 也許美感來自潛意識. Fugue是比較花工夫的, 主題出現後A段回應了5次進入B段出現5次, 再會到A段回應了5次, 所以一共是16次, 如何在不慍不火的條件下, 保持音樂的前進, 每次主題出現時的觸動加成, 內聲部帶出與平衡..., 每每想到就覺得詮釋空間無限, 沒有完美的可能...至於Allegro的速度,以前我在音樂院的時候, 常常聽到這樣的挖苦: 你剛纔彈的是prelude, fugue and "andante". 家瑋的速度有點飛躍感, 其實速度從來不是目的更不是炫技, 只是音樂本身需要的興奮與高潮, 在Baroque時期的對比音樂語言來講, 如果fugue的速度是如此, 它之後的allegro相應的要有一定的比例差別, 此外更重要議題就是複調的聲部呈現, Bach 寫曲考慮樂器的限制, 往往把原來多聲部的織體, 隱藏在看似一個線狀的旋律線, 所以必需把暗示的聲部顯現, 這一點很多慢的版本完全不知也無法如此做, 我想Allegro需要這個速度很重要的是這個原因. 此外家瑋用的是cedar double-top的吉他, 現場效果好, 但錄音時音色不大容易原音重現, 這些細節三言兩語談不完....

我們都想保留一點現場的興奮感, 所以沒有追求note-perfect, 錄音還算輕鬆, 少死一些細胞; 另外一個小小的請求:大家至少用耳機聽一遍, 雖然我們錄的音質已經有顧慮大部分聽眾是用手機聽了, 沒辦法..有些詮釋上家瑋版很精彩而且獨特的地方, 希望能被大家聽到.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prK4U3GpA
Author
Content Type
Unspecified
video/mp4
Language
Open in LBRY

More from the publisher

Controlling
VIDEO
VIDEO
Controlling
VIDEO
UKULE
Controlling
VIDEO
00764
VIDEO
00756
Controlling
VIDEO
JOHN
Controlling
VIDEO
AYALA
Controlling
VIDEO
Controlling
VIDEO
PLAYI
Controlling
VIDEO
HWM I